飞机的飞行距离,不仅仅依赖于机翼的设计,更重要的是看它的“心脏”——发动机的制造商。而就在5月28日,美国出手了,他们切断了中国C919的发动机LEAP-1C的供应链,直接在源头上进行了封锁。这一决定本以为能让C919停滞不前,但出乎美国意料的是,这一举措反而让中国露出了真正的底牌。
这场封锁的措施不仅是针对LEAP-1C发动机及其有关技术的禁运,背后还涉及到多个产业链环节,显示出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战略防范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LEAP-1C发动机是由美法合资的CFM公司制造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,虽然法国工厂负责组装,但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手中,受美国《出口管理条例》的严格管控。即便发动机的组装地在法国,因含有美国技术,美国商务部依然有权停止出口。
美国的解释是,这一举措是为了回应中国对稀土、镓、锗等关键战略矿产资源实施的出口限制。美国通过限制关键中间产品、高端设备和控制管理系统,试图遏制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崛起,C919也因此成为了直接的目标。然而,这一措施不仅仅影响发动机供应,背后的更深层次打击来自对EDA工具的封锁。电子设计自动化(EDA)工具是航电芯片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,如Cadence、Synopsys和西门子EDA等,涵盖了从RTL设计到时序验证以及物理布局的全过程。如果这些工具断供,7nm级飞控芯片将没办法完成设计和验证,缺少关键的Calibre工具会导致芯片无法通过DRC(设计规则检查)。虽然C919当前使用的28nm航电芯片能正常运行,但未来要升级AI故障诊断和增强智能感知能力,就必须依赖更先进的芯片,这样的升级路径将受到限制。
尽管国产替代正在稳步推进,例如华大九天专注于14nm EDA工具的全流程,并加快Chiplet集成技术的迭代,但整体进度依然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3到5年。这场封锁不仅针对C919现有的生产能力,更是在切断中国未来几代民机的技术路径。这对C919的量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,东航、南航和国航已经下单,按中国商飞的计划,2025年要交付75架,2027年年产量目标是150架,到2029年更是要达到200架。可一旦断供发生,这一切的进度都不得不重新安排。
其实,特朗普早在2020年就曾计划过类似的行动,当时GE的出口许可差点被否,最终在行业压力下才勉强通过。如今,美国已不再犹豫,他们选择在中国扩大矿产限制后,通过切断C919的发动机供应来展现自己的底牌。不过,中国早有预判,因而并未慌乱。国产替代并非空口号,除了发动机,中国还在积极地推进航电、液压、起落架等关键系统的国产化,甚至起落架早已从进口转为国内合资生产。
在内部方面,中国已经启动了“全国产C919验证平台”,计划制造一批没有外资核心部件的C919版本来测试和数据积累。而且,中国并不只依赖于CJ-1000A发动机。为了下一代远程宽体机C929,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在研发推力更大的CJ-2000发动机。这款发动机的推力超过3.5万公斤,专为双通道干线客机设计,正面挑战波音777的GE90发动机和空客A350的Trent XWB发动机。虽然这款发动机尚未进行装机试飞,但其架构和平台设计早已开始立项。中国正在补课的同时,也在抢跑。
尤其在全球航空格局剧烈变化的时刻,这条路线意味着中国不单单是在追赶过去,而是瞄准未来二十年的市场,真正成为行业中的“领跑者”。美国这次的断供,表面看似精准打击,但其实也有其副作用。因为发动机这类高端工业产品属于工业顶层结构,断供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操作,一旦“断”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技术路线,那么美西方将彻底失去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控制权,这种后果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的。
更重要的是,美国这次的封锁行动异常广泛,不单单是发动机、EDA工具和控制系统软件,甚至连部分复合材料和特殊化学品都被纳入了限制清单。这一举动直接涉及到整个国产大飞机产业链,意味着美国把中国航空产业的上下游都列为“高风险区域”,这无疑给波音带来麻烦。过去十年,波音的737MAX在中国市场一直遭遇信任危机,而空客则稳步增长。现在,C919的量产即将开始,如果实现全面国产化,必将进一步蚕食波音和空客的市场份额。
美国的断供行动并非单纯地打断C919,而是在加速C919的“去美化”。如果CJ-1000A是“接棒选手”,那么CJ-2000便是“领跑者”。这两款发动机一旦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中国民航的自主权将从C919延伸到未来的远程宽体机领域。这场斗争,实质上是产业链主导权的较量,而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,关键不在于“能不能”,而是“要不要”。从发动机、起落架、航电系统到飞控软件和整体设计流程,中国正在稳步收回主动权,而这次的断供,只会让这个进程更加加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